航向將來 黃建榮校長的樹人大業

  • 分享至Google+
  • 分享至Weibo
  • 分享至line
航向將來 黃建榮校長的樹人大業
在黃建榮校長的帶領下,校務總能不竭地突破與立異。(林格立攝)

宜蘭縣岳明國小於2009年榮獲教育部活化校園空間成長特點黉舍特優;2010年獲行政院國度教育永續發展獎;2013年再度榮獲經濟部推動能源績優黉舍精采獎,以及宜蘭縣情況教育獎特優。使人好奇的是,是怎麼樣的家庭背景及成長歷程,讓黃建榮校長能鍥而不捨地對峙於實驗教育這條路;又是怎麼樣的機緣,讓他清掃萬難,一次又一次地活化教學與立異教育。在他身上,我們看到了人對鄉土、對天然,以及對於講授的酷愛。

「溫文儒雅」這四個字用來形容宜蘭縣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再適切不過,瘦瘦高高的個頭、慢條斯理的說話體式格局,加上有條不紊的思考邏輯,在他的率領下,校務總能不竭地突破與立異。從事教職近30年的他,娓娓道來這一路走來的教育歷程與心得。

來自鄉野的小孩

航向將來 黃建榮校長的樹人大業
教學正本就不該該是死板板的,應當要有更多的進修方式。

「我是在蘇澳聖湖四周誕生的,大概2-3歲的時候搬到馬賽。」黃建榮說起孩提期間,走過田埂、逾越小溪是他往返黉舍必經之路;於溪邊抓魚、烤地瓜、玩泥巴戰,更是下學或假日時的樂趣。大天然,對於黃建榮來說是再平時不過的生涯光景,要游泳,就去家裡四周的武荖坑;要抓螃蟹,就去學校旁的澳仔角海邊,他說:「我們這邊到了冬季會去海邊抓鰻魚苗,那時海邊就像夜市一樣熱烈,而這也是當地人重要的收入起原之一。」由於家裡經營雨衣店,印象中只要到了捕鰻魚苗的季候,晚上大約11-12點都還會有人拿雨衣要來家裡縫補。山、海、平原對黃建榮來說,就像呼吸一樣天然,也在親近大天然的過程中,滋養了他往後從事教育工作時的理念。

「爸媽生了3個女兒,還要繼續生,就是但願生個兒子,而我的誕生對家裡來說是件很開心的事。」身為家中第一個男生,怙恃天然抱有期待,然則不會因為有所等候,就對他過度的干涉與要求,反而是順應他的能力去成長。而黃建榮就像是回應爸媽的期待般,從小作業在全班或是全校都維持在前三名的好成就。乃至到了國中,就沒有花太多父母的錢,因為他老是可以獲得獎學金。每一年學校要繳的費用,也許有一半都是透過獎學金來支付。

「我很眷念國中時期表黉舍列入的學藝競賽」他說,當時的學藝比賽,各校要組一隊10小我,這10個人需10項萬能,包羅要會搭帳棚、烹飪、做木匠、化學嘗試、跑步、英聽,還要比劃圖……等。可能有半年的時候,哄騙課餘與假日,在全校最優秀教員的培訓下,加入當時由宜蘭縣政府教育處所舉行的校際比賽,最後只差第一名0.2分,屈居第二。

不過這強調手作的體驗講授,深深地影響了黃建榮,他笑著說本身家裡的木匠傢俱,包括鞋櫃、櫥櫃、桌椅……等都是本身著手做的,後來辦學帶孩子去露營、烹饪美食、浏覽藝術、接近大天然等,也都是源自於這段時代所遭到的練習與啟發。國中結業後,他是全校唯二考上師專的學生,這位來自鄉野的小孩,也自此踏上教育之路。

山野私塾開課囉

航向未來 黃建榮校長的樹人大業
對黃建榮來講,大天然的一切要比教材出色太多了,圖為平等國小校外教學景遇。

黃建榮師專結業後去新莊昌隆國小實習一年,接著服兩年兵役,退伍後原本要回實習的學校任教,但聽聞陽明山上有一所小學,校內有游泳池,是一所天然環境很棒的6班小黉舍。對大天然嚮往的基因促使他去報考台北市的教師甄試,開啟了他於平等國小從事教職的生涯。

因為黉舍就位在陽明山國度公園的東南角,加上1991年台北市率先實施田園小學的實驗方案,「那時就想法子讓教授教養與在地的環境資本作連系,好比我們上國語課的時辰,我會帶學生到溪邊,讓他們做溪流的觀測,或上到一首詩,有雷同的情境就帶孩子去……」近似主題式的進修,逐步擴大至跨科進修,把跨領域的科目貫穿連接在一路,如研究陽明山地區,就會提到一年傍邊的降雨量,和天氣的特點,連帶就會教到雨量的丈量與計算,再搭配陽明山相幹的文章浏覽與創作,一場結合天然、數學、國文的主題式講授於焉成形。

對黃建榮來講,大天然的一切要比教材精彩太多了。乃至到後來,一個禮拜就有一次的校外教學,講義也滿是自編。在平等國小的最後3年,黃建榮又去師範大學情況教育研究所進修,加倍強了他於理論與實務上的連系。當他要分開任教11年的同等國小時,前後6任的家長會長,陸陸續續來黃建榮家中拜訪,但願他能留任,直到本日,他仍每年回同等國小,除與老朋友敘敘舊外,也看看這培育他成為一個可以不消教材來教學的處所。

永續情況大革新

航向將來 黃建榮校
岳明國小多樣化的海洋課程,富足趣味,也兼具啟發性。

黃建榮的兩個小孩是在同等國小時出生的,當時妻子為了賜顧幫襯兩個小孩,疲憊加上睡眠失調的情況下,身體出了狀態,並且兩家親戚都在宜蘭,讓他們興起了回籍的動機。他的教育路也因此展轉回到了母校──馬賽國小。從台北市的山林小學同等國小,回到宜蘭原鄉的中大型學校馬賽國小,起首面臨的,倒是黉舍情況不良的問題。

首先,黉舍舉措措施都是水泥建材,校園也沒了老樹,因為當初校舍在翻新時,下面用的是工程燒毀土,不利栽種,再加上西曬問題嚴重,讓黃建榮苦思解決法子。「其時我把我所學的,藉由教育部永續校園方案的經費來革新校園,目的是讓它成為一個永續講授的大教室。」他感覺黉舍沒老樹,就沒了人文氣味,於是先換土,把水泥地改變成是透水的、會呼吸的地盤。再來是教室排放水的淨化及生態池的營建,並操縱爬藤植物去做建築物的第二層皮膚。收受接管的雨水就用來種蜜源植物,吸引胡蝶前來吸花蜜、產卵,以改變校園的生態環境,就不會感受都是水泥森林。

而這些面向都需要與課程連系,讓情況保護、永續成長與能源政策等議題搭配課程學習,朝低碳、綠色、永續生態的方針邁進。如從大樹下去找尋小樹苗,幫小樹苗做移植,以及把一顆社區不要的老樹,從社區移到校園等,黃建榮從第一年擔負教學組長入手下手,到後來擔負3年的總務主任,一向到教務主任的2年時代,一步一步地透過課程與工程,從學生的觀念到施作的細節來周全性地革新校園。

「有一次學校四年級在教水生家族,我就放置一個校外講授,帶他們去宜蘭的員山鄉……」因為員山鄉有最原始的湧泉、水渠及水池,就像他小時辰看到的一樣,每站校外教授教養也都有進修的主題跟內容,「孩子會跟我講說他們之前曆來沒有過這樣子的校外教授教養,玩得很高興,又學到很多事情。」對黃建榮來講,講授正本就不該該是古板板的,應當要有更多的進修體例。

揚刮風帆任我行

航向將來 黃建榮校
風帆課程是連系社會、天然、藝文、語文等範疇之綜合進修課程。(林格立攝)

在馬賽國小時代,「無尾港文教增進會」約請黃建榮來編寫無尾港生態學習手冊,這社區恰好也是他從小頑耍的處所。後來他考取了校長資曆,就想說假如有機遇,進展能來這四周的「岳明國小」任職。

「我剛到岳明國小時全校67位學生、6個班級,我來之前就知道這裡孩子的誕生率會逐年下降。」少子化與社區老化的問題,加上年青一輩都外出工作,讓他甫上任就面對了嚴肅的考驗,「這麼好的一個情況資本,假如被廢校,真的是太惋惜了。」四周有一個國家級的水鳥回護區,離海邊又很近,全台灣要找到有如許情況的黉舍實在不多。

黃建榮提到剛來的時刻,沒有做很是多的改變,只是去找出它的潛力,跟未來可能成長的亮點,「有一年帶小孩去冬江山列入國際童玩節,在河畔看到一艘有帆的船。」旁邊鍛練說明注解這是全球小孩在玩的船,它乃至是亞運的項目,靠的是操控帆,用風力的原理讓船進步。「恰好那一年當局有個擴大內需方案,我就跟宜蘭縣教育處提出了如許一個果敢的構思。」後來在當局的支持下購買了8艘船,並從社團最先,成立了第一個風帆社。

然則,在推行風帆課時,一起頭就得面臨家長害怕孩子下水的平安問題,「於是我們就使用沐日,把家長都帶來冬江山,讓他們看著孩子在這裡練船的模樣,也讓他們坐上大的風帆,現實下去航行體驗。」遵照黃建榮本身的觀察,他認為玩風帆比打籃球還要平安,因為下水前都邑要求穿上浮水衣,即使翻船了,掉到水裡也不會沉下去,只要連結平靜,就會十分安全。另外,也能夠靠本身再翻回來,因為它有一個中心板,只要人站上去,船就能夠再翻回來;相反地,打籃球一不當心就會扭到,乃至還會傷到脊椎等,它的運動危險絕比較風帆來很多,乃至更嚴重。

在家長漸漸能接管後,便更進一步從選修成為必修,讓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要學,然後劃定六年級一定要會駕風帆才能卒業。一個風帆活動,連系了天然科的伯盡力流體力學原理(逆風),和下降傘道理(順風),還有社會科帆海歷史的成長,和英文科術語溝通的講授,更有國語科的海洋文學。黃建榮提到,其實不是但願能培養幾許個國手,或是能開很多好,反而是進展從這個活動裡能看到孩子在人格成長上的成長。

從小一就最先的游泳親水課程,到卒業前的趴浪(衝浪)、淺薄、風帆課程,讓岳明的海洋教育豐富了孩子的視野,鍛鍊孩子的體格。除要先克服驚駭外,在航行中所獨自面對的考驗,更是孩子成長的要害,黃建榮說:「要感觸感染風、感受水流,風會改、水流也會改變,當我們逆風航行時,我們反而會很專注;可是當順風時,卻最輕易翻船,因為一不當心,一個轉向,這個船就會馬上翻掉,就像人生一樣。」

毗鄰將來教育路

吹動風帆的風,牽起台灣蘇澳鎮與日本石垣島雙方黉舍的交換情誼,因為石垣島那一端也有孩子在玩風帆,他們在網路搜索到台灣宜蘭的岳明國小也在學帆船,便自動提起這項教育交換計畫。利用在學時代,以寄宿家庭的體式格局,相互交換學生,為期4天3夜,讓學生深切本地文化,了解多元文化的寶貴。

乃至連加入計畫的經費張羅都設計成課程的一部門,讓孩子與家長配合發想,若何籌得這一萬元的機票錢(其他費用由公部分支出)。例若有位加入交換的小朋侪,用阿公種的高麗菜及家裡四周豬肉攤的豬肉,本身做餡料、水餃皮,全家總帶動,並在學校社群群組發送新聞。在短短一禮拜就收到了一萬元的訂單,再使用沐日時去完成,而這也是課程中的一環。

其實,岳明的主題課程遠不但止於此,食農教育、濕地索求、生涯巨匠、山野教育……等等,在每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個學期輪流上陣(有別於一般學校之上下兩學期),估計在2018年還會推出雙導師制,因為跨領域跨學科的進修需要分歧老師的特長,還有人人的腦力激盪。岳明國小從黃建榮校長到任時的全校67位學生,到現在122位小同夥前來就讀,乃至有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念岳明而把學籍遷來,因為這裡有全國獨一的帆船課程,也有一群默默支付的教師和可愛的學生們,更有一名將畢生心力奉獻於此的黃建榮校長。

看更多出色內容詳見本期的臺灣光華雜誌

  • 臺灣光華雜誌
    臺灣光華雜誌 2018-01-12

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://magazine.chinatimes.com/taiwanpanorama/20180112001488-300104

arrow
arrow

    grahamn4i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